中教数据库 > 建筑师 > 文章详情

思想无言——“大舍”主创建筑师访谈

更新时间:2023-08-14

【摘要】柳亦春说他大学毕业后去了广州工作,跟广州两个朋友在那边搞了一个工作室。那个时候其实不叫大舍,就叫DeSHaus。后来他回同济读研,那边的工作室就散了。研究生毕业后,柳亦春和同学庄慎一起分到同济设计院,在设计院又碰到陈屹峰,他比庄慎研究生低一级。当时,他觉得设计院那种模式不太适合做他们想要做的建筑,所以又重新想起以前的那种工作室方式,大家能很有理想地去做事情。那时其实也不是说什么工作室,就是大家凑在一起,在设计院体制之外,大家一起玩,一起做一点设计,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东西。然后,他们三个人有一天决定一起出来搞一个事务所。英文名字已经有了,就用以前那个,然后就要想个中文名字。当时觉得“大舍”跟DeSHaus音差不多。而“舍”又是中国文字里面跟建筑相关的一个象形文字。舍字上面是人字头指屋顶,下面那个口子实际上是指围墙;而当中那个是指酒幌子,相当于现在的广告。以上这段故事就是大舍得名的过程。虽然在柳亦春平淡的叙述中看不到任何他们思想的波澜与权衡方向的痕迹,但平淡并不总意味着无故事的轻松,正像青浦的这座玻璃房子,静谧的外表下,虽然充满了很多建造过程中留下的未必如意的处理,但这仍不妨碍它的整体完美性。创造美的过程是艰辛的,而建筑只呈现了结果。下面,是对大舍主创人员的访谈,虽然没有太多语言的张力,但无张力的语言恰恰体现了建筑师与建筑性格的一致性。思想藏在宁静背后,思想者有时反而是沉默的。

【关键词】

163 2页 免费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已发布 0条)

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

0/500
以上留言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不代表中教立场
相关文献

推荐期刊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2288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